“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国内各地也争相融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计10分)
材料一: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总书记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正式出台。“一带一路”是世界经济援助及合作领域一个里程碑,它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一带一路线路图》和《一带一路布局图》:
材料三:朱克江指出,盐城在“一带一路”宏大战略构想下,应发挥地处沿海中部、承启南北、贯通东西的地缘优势,加快构筑现代交通,建设亿吨大港,开启连通北京、上海、南京的高铁时代,形成公铁水空港全要素的现代大交通体系,实现“枢纽盐城,物流天下”,形成“东南西北”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大幅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打造沿海经济走廊和旅游走廊,使盐城“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更加凸显生态宜居特质,成为本地人自豪、投资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摘编自盐城新闻网
材料四:“一带一路”不能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甚至有所损害。原因就在于,各国传统文化,都不把贷出资金的所有者视作扶危济贫,而是视为趁火打劫的奸商,吸血鬼。即便是美国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天时地利,用的还是美国自已印的钞票,…视为“美元霸权”;最受益的日本和德国等,与其说感激美国,不如说是恨恨然…。前车可鉴,则中国一带一路之类想赚得感激,恐怕是作梦。
~某外媒评论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涵所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实际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总体趋势?
⑵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赵磊教授在《理解“一带一路”需避十个误区》中反映一些片面认识现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丝绸之路仅仅包括发展中国家”、“资源、能源合作是唯一主题”等说法,在认识上确有哪些片面性的问题?
⑶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盐城积极应对“一带一路”战略所做出的重大规划和举措。
⑷有外媒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经济渗透”的做法相提并论。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不同构想的战略目标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的角度,驳斥这一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次革命在生产关系上引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美国首都华盛顿城市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它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近代以来,人们多次将目光聚集在这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6分)
材料一:美国某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人赠送的石碑,上写“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
(1)材料一是对华盛顿什么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
(2)在华盛顿纪念塔的对面是林肯纪念堂,根据所学知识你能说出林肯对美国历史所作出的贡献吗?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3)毛泽东的话是针对哪一文件的签署指出的?列宁说的“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指哪两国?
材料三:签字各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
(4)材料三出自哪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
(1)根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图1和图4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在挽救危机方面,图2、图3反映的运动主张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1分)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从对共产党人参加以上革命历程的了解中,你看到了共产党人身上具有一
种什么精神?(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学术界称15世纪是“文艺复兴的世纪”,16世纪是“宗教改革的世纪”,17世纪是“力学世纪”,18世纪是“启蒙世纪”,19世纪是 “科学的世纪”。
材料二: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材料三:毛泽东曾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事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世纪”、“力学世纪”、“科学的世纪”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根据材料三结合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分析它们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