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好办法,是在材料中寻找历史问题的答案。
材料一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图一)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典雅,它精妙地传递了这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图二)说:当人们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材料三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图三所示刊物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鲁迅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说:这历史没有年代,我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分别写出上述三则材料所提到的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及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各是什么?
(3)一批知识分子在图三所示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向封建主义发起猛烈攻击。请任意列举两个代表人物。
(4)上述中外历史上的三次文化运动都是反对什么的思想解放运动?(注意共同性,请到材料里找答案!)
(5)有人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所提倡的人文、民主、科学等价值观,仍然值得弘扬。你是否赞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有我先。”
——孙中山
(1)图一所示房屋主要分布在图二中的哪个地方?(用字母作答)
(2)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居民位于图二中的哪里?(用字母作答)
(3)距今约70——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的远古居民位于图二中的哪里?(用字母作答)
(4)材料二中提到的“轩辕”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所描述的物品是什么?由此事引发的战争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事件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请你观察图中的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谁吗?(共6分每小题2分)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共6分每小题2分)
(3)请简单评价这三位历史人物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统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完成下表。
人物 |
政治上 |
经济上 |
思想文化上 |
军事上 |
秦始皇 |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A |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
B |
汉武帝 |
C |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D |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各造成什么影响?
(3)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 :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
全胜 |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
败北 |
58次 |
3次 |
4次 |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3)材料三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分别是哪一条?
(4)根据材料三,如果你是当时秦国的一个平民,想变为贵族,你会怎么做?(或者你应该怎么做?)
(5)材料四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项作用(影响)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