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但发展相当缓慢。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出处:21教育名师】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的这次改革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什么事件?
(2)请用史实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写出一位。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请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过下列口号或主张: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1)请你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材料一中的口号或主张排序。(只写序号)
(2)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地主阶级掀起了什么自救运动?从学习内容上看,该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什么?请你列举这一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一例。
(3)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近代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什么?请你写出他们宣扬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
(4)“三民主义”是谁提出来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他领导了什么革命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意义?
(5)主张变法维新的仁人志士们为了救亡图存发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6)材料二是一组与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重大事件相关的图片。请你将材料一中的口号或主张(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分别与材料二中相关连的图片搭配起来。
①——图:;②——图:;③——图;④——图: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中划“”处应该填什么?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
(2)材料一出自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3)材料二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划“”处应该填什么?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材料三是清政府派谁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5)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 B.战备不足 |
C.政府妥协退让 | D.封建制度腐朽 |
(6)回顾这段侵略史,你有什么感悟?
在主题为“世界联成一体”的历史活动课上,一个小组的同学向其它同学展示了四幅选自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
(1)首先,他们要求同学写出以上四幅图片内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2)接着,他们要求上台的代表任选一幅图,说出图中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你会选哪一幅呢?(请注明你选择的人物,再作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了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著作?发表于何时?作者是谁?
(2)该著作是哪一组织的纲领?这一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著作发表的意义。
(4)当前,我们应该向上述著作的作者学习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材料二: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九年级《世界历史》
(1)材料一的的改革法令是哪一国家于何时颁布的?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改革”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