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
C.古代冶金业的发达 |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 )
A.曾国藩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有清一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导致清代学术走向“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 | B.西学东渐为中学注入新的活力 |
C.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 D.经世致用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 |
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人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颁扬 |
D.人性解放的渴望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观察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