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某班学生在一节探究课上,老师给出一份文字投影,当年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


A. 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外交政策的成熟D.外交的重大突破

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200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南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两大历史事件的相似之说法最准确的是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B.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C.曾在武汉建立与清朝正式对峙的政权
D.革命纲领都有反封建的性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