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
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
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天下皆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之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 B.崇尚秩序 | C.追求仁政 | D.天人感应 |
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印度土兵参加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活待遇恶劣 | B.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激起反英情绪 |
C.受到革命情绪的感染 | D.土兵的宗教信仰受到亵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