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 B.百工亦为本业 |
C.农工比重适当 | D.农工任其消长 |
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 | B.民族融合的加深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社会风俗的变化 |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
某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
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A.经济改革 | B.文化改革 | C.政治改革 | D.社会习俗改革 |
《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