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A.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B.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D.激发斗争,维护民族独立

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
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     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
③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       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近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这里的“灭弄权之骁骑”是指()

A.消灭了马木鲁克集团 B.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击退了英法殖民者的侵略 D.镇压了开罗人民的三次起义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倾”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