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 A.康有为 | B.毛泽东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阳明 |
我们经常会听到讲自己或某个人是跑跑龙套的。“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 A.一种角色的行当 |
| 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
| C.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 |
| D.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