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广东省各地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情况
|
传统产业增加 (亿元) |
占本地区比(%)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
占本地区比重(%) |
珠三角 |
4907.51 |
23.6 |
5873.12 |
28.2 |
粤 东 |
820.68 |
42.3 |
161.18 |
8.3 |
粤 西 |
534.36 |
34.1 |
31.74 |
2.0 |
粤 北 |
455.22 |
35.5 |
99.21 |
7.7 |
材料二:2015年初,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集中资源和力量,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发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各地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创新驱动的实效。广州、深圳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推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扎实的成效。
(1)简要概括出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转眼间已到毕业季,七百万毕业生聚集……人才市场虽然太拥挤,可我们依然要冲进去,虽然很费力,虽然汗如雨,哪怕窒息也要往里挤。文员工资一千一,也会吸引很多人去……”最近,一首《最难就业季》唱出了广大大学毕业生的心声。
材料二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不仅有总量压力,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通俗的说,就是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种结构性矛盾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可能还会更加突出”。 另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材料三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就业人数已经超过农业,但仍有许多领域劳动力供不应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贡献超过80%,其中小微企业在国家减免营业税、增值税等政策的推动下,吸收人才的能力不断扩大。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当前就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缓解就业压力政府和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10分)【思想政治——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13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朝鲜的2094号决议。这是联合国迄今对朝鲜实施的最严厉的制裁。中国投了赞成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支持安理会对朝鲜核试作出必要、适度反应,2094号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核试验的立场,同时承诺通过对话与谈判的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启六方会谈.以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材料二2012年1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时指出。国际社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加强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希望联合国说公道话、办公道事,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合国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耶雷米奇表示,联合国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特别是坚定支持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的作用是建设性和至关重要的。
(1)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094号制裁决议,体现了安理会的什么职责?(4分)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14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海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2012年,纽约中国龙年新春音乐会、悉尼春节大巡游、中欧文化对话年、中韩友好交流年、中泰一家亲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展开.吸引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关注。
(1)运用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关系的理解。(6分)
材料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8分)
(24分)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
材料一山东省八五以来对环境领域投资情况和环境污染与GDP增长关系图
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A点,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美丽山东”首次写进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从而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
材料三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才能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山东”政府应承担的责任。(8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道理。(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cc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2012年1 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