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为8∶1。在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由8∶1修改为4∶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
①有助于改善人大代表的组成结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08年9月10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文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专题文艺晚会”在武汉举行。国家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①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品位 ③是为了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普及工作 ④是为了让人们接受古人的思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与群众辩证关系的论述充分说明
A.文化能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 |
B.文化是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D.文艺创作来源于群众的经验 |
2008年12月3日,文化部长蔡武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的发展”的形势报告,指出文化创新贯穿30年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文化创新的作用表现为
A.促进文化的传播 |
B.促进文化的继承 |
C.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D.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创意产业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创意产业是“那些依个人创意、技能和天才,通过挖掘和开发智力财产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这一定义表明
A.文化创新源于个人的主观因素 |
B.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
2008年11月23日《南方日报》报道,全国一千多位文艺工作者携手创作的《名联颂中华》对联与书法鉴赏丛书出版。文艺工作者创作《名联颂中华》丛书
①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②说明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动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说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