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论:议论 |
| 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俾:使 |
| 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执:逮捕 |
| D.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叩:询问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
| 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
| 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 |
| D.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本段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②。”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①镃基:锄头。②置邮:驿站。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文公①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注释]①滕文公:战国时滕国国君。滕立国于西周初,其地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②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简析孟子这段话的论证技巧。(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