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图所示(只略去反应①的部分产物)。其中
是紫红色金属;
为黑色固体;
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请回答:

(1)若
在常温下为固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图所示的仪器中,可用作该反应发生装置的是(填字母);若
在常温下为液体,则
的化学式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位于铁的(填"前面"或"后面")。若要证明,所需试剂有:
的单质、铁的单质和(只填一种)。
(3)
的化学式为,它不具有的性质有(填字母)。
A.酸性 B.还原性 C.毒性 D.助燃性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有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温度和体积的水,试管编号及相关数据如下表:
| 试管编号 |
A |
B |
C |
| 水的体积/mL |
5 |
10 |
10 |
| 水的温度/℃ |
20 |
20 |
50 |
(1)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0.5g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溶液颜色最深的是________;
(2)再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硫酸铜粉末直至饱和,则B中溶液的颜色较C中的________;
(3)由此实验可得出:①溶液的浓度越大,有色溶液的颜色越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A、B、C三种物质有可能为气体的是________.
(2)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________.
(3)要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前提下使t2℃时B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现要配制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9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
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表是该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 温度/℃ |
25 |
50 |
95 |
| 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g |
0.17 |
0.95 |
6.8 |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约2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津)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写最简比);
(4)t3℃时,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________丙(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