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目前北京61.5%的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城六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37人,人口出生率为9.75‰。下图为北京市2011~2014年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1~2014年北京市
| A.常住外来人口降低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 |
| B.常住外来人口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统计范畴 |
| C.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 |
| D.人口再生产模式为过渡型模式高增长阶段 |
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超过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大伦敦(每平方千米5437人)和东京(每平方千米5984人)。这说明
| A.北京市环境承载力高 | B.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分布过于集中 |
| C.我国城市化水平过高 | D.北京郊区自然环境恶化不宜居住 |
读“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回答题。
图中箭头分别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A.abcd | B.abdc | C.badc | D.cbad |
关于风向、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力,不影响风向 |
| B.摩擦力只影响风力,不影响风向 |
|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 |
| D.在地转偏向力的持续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
| A.热力环流 | B.大气环流 | C.三圈环流 | D.季风环流 |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下图,回答题。
若图中甲、乙之间表示的是亚欧大陆(甲)和太平洋(乙)之间的季风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
| B.该环流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 C.此时甲地是亚欧大陆的夏季 |
| D.冬季时,风常常由乙地吹向甲地 |
若图中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甲、乙位于纬度30°~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 |
| B.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
| C.甲、乙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
| D.甲、乙之间是盛行西风带 |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
| A.a | B.b | C.c | D.d |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受到影响的环节是
| A.a | B.b | C.c | D.d |
冬天,多云的夜晚气温会温暖些。起主要作用的是
| A.a | B.b | C.c | D.d |
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
| A.直接加热大气 | B.通过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
| C.直接加热地面 | D.增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