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两实验小组同学分别采用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将重物由静止释放,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①关于两图装置中重物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下落物体应选择密度大的重物 |
B.在乙图中,两个重物的质量关系是m1 >m2 |
C.采用甲、乙的方案进行实验,都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交流电源、刻度尺和天平 |
D.采用甲、乙的方案进行实验,都必须先释放重物,再打开打点计时器 |
②比较甲、乙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_________更合理,理由是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 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过多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的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求:(本题计算结果数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计算出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m/s
(2)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是 ____伏的 ____(直流电,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 __s 打一个点。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
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x1 ="1.20cm," x 2 ="1.60cm," x 3 ="2.00cm," x 4 =2.40cm, x 5 =2.80cm, x 6 =3.20cm
(1)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导线、小木块、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2)根据纸带可判定物体做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
(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打点周期为________,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
(4)物体运动在B点的瞬时速度表达式为VB=m/s,VC=m/s/。
(5)计算物体的加速度a=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