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
|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
|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
|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
“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 A.文艺复兴运动 | B.宗教改革运动 |
| C.启蒙运动 | D.工人运动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
|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完成“一五”计划 |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
|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
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 A.《时务报》 | B.《国闻报》 |
| C.《申报》 | D.《民报》 |
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此政策可能引发()
| A.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 |
| C.官办企业私营化 | 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