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
|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
|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
|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人们距离可知世界的边界已经不遥远”。打破这种认识的是
| A.经典力学 | B.生物进化论 |
| 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 D.电力的发明 |
“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为贯彻上述纲领,俄国布尔什维克
| A.颁布了和平法令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
| C.施行新经济政策 | D.建立斯大林模式 |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法语自身的魅力 | B.工业革命的影响 |
| C.启蒙运动的影响 | D.文艺复兴的影响 |
学者在研究雅典民主制时发现,尽管理论上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 但演说家却因其出类拔萃的辩才和对城邦内外事务的了解而拥有了特殊话语权。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①雅典的民主制度与民主氛围一致
②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与公民行使平等的权利无关
③政治家拥有特殊话语权
④古希腊民主制存在局限性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①④ |
下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
| C.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 | 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