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
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2分)
(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2分)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观点出现在哪次运动中?(1分)这次运动的核心是什么?(1分)这次运动的作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有何进步意义?(1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理论成果。(1分)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4)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为此陈独秀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思想解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共同影响。(2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下图):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示意图(下图):
(3)依据右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读下面的知识结构图
(4)填出上面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融合怎样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1)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于什么时期?他们的涌现形成了思想领域的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
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方士、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图片是清代丁云鹏所绘《三教共栖图》,三教指什么?“三教共栖”反映的是怎样的局面?这一现象应当出现于何时?
(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采取截然不同态度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暴虐,之子而亡(秦始皇残暴,到他儿子的时候就灭亡了)”。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
回答:
(1)材料一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秦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请你用一句话评价秦始皇。
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古代史知识时,发现一些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常被人们称为“圣”,他在历史教科书中分别找到了“医圣”、“书圣”。
(1)“医圣”是指。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的依据是什么?
(2)“书圣”是指。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的依据是什么?
(3)如果要你在中国古代史上推荐“师圣”和“史圣”,你认为谁最合适?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