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
|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是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6000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
| A.通货膨胀 | B.纸币购买力下降 | C.通货紧缩 | D.纸币贬值 |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2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
| A.0.5元货币购买力 | B.1元货币购买力 |
| C.2元货币购买力 | D.4元货币购买力 |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会造成
①纸币实际购买力上升 ②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减少
③市场物价有可能上涨 ④金属货币价值量下降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从价值尺度定义看,纸币
| A.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因为纸币不是商品,自身没有价值 |
| B.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通常就是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
| C.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因为纸币不是商品,自身没有使用价值 |
| D.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因为纸币是观念上的货币 |
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作为国家,应该这样发行纸币
| A.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可以多发行纸币让人们去消费 |
| B.为了让纸币的购买力增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国家可以少发行纸币 |
| C.国家发行纸币发行量应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绝对一致 |
| D.国家发行纸币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