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

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长久的大计,也是当前的大事。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角色应是
①各方利益的协调者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③企业管理的参与者④市场秩序的监管者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08年10月27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这说明
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②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从社会现实存在的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另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表明
①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创新
③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④理念创新源于人们的深刻反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面方面发生了变化②主次矛盾发生了转化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