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共作汇报。如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政府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的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1)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3)国家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体现我国哪一重大战略任务?,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征是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CHINA”现在已经成为各国新闻报道中的高频词,关于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是国际媒体竞相报道、深入分析的对象。中国在伦敦奥运会的上的精彩表现、中国已成为美国学生赴国外留学的第二大目的地、“两会”期间提出的“中国梦、“7.5%”的经济增长目标将给世界带来新的“中国机遇”……频繁见诸报端的“CHINA”一词,体现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评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材料二: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通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五届全国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
材料三:《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3分)
(2)从三则材料所说明的问题,可以看出宪法的地位如何?(3分)
(3)宪法的地位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4分)

阅读故事,回答问题。
小杨上学期间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又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积极钻研专业技术,多次荣立三等功。复员后,他自筹资金经营服装店,并积极纳税,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教育子女、孝敬父母,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1)在这一事例中,小杨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基本义务?(4分)
(2)结合上述事例,说一说公民应怎样维护权利、履行义务?(6分)

材料一:面对十面霾伏,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材料一中“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说明什么?
(2)、为减少雾霾天气,使中国更美丽,我国实施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3)材料二中“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4)青少年能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些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2)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你认为我国为什么这么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3)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