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 A.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 B.都没有结冰期 |
| C.汛期都十分明显 |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
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
| 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
|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
|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
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人口 | B.径流量 | C.地形 | D.经济 |
读漫画,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
| 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
| 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
| D.④—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
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出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
| A.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适当分散 |
| B.为了方便居民乘车,交通运输线应尽量通过市中心 |
| C.居住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
| D.居住区位于河流的下游,有水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的上游 |
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
|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
|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
|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
| B.增加区内降水量 |
|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
| D.增加地下水储量 |
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
|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
|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
|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
2009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纷纷提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议案。据此完成问题。促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要原因是( )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
| B.很多地区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
|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
|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循环经济的是( )
| A.秸秆焚烧还田 | B.矿渣生产水泥 |
| C.垃圾转移国外 | D.污水灌溉农田 |
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
| B.不合理的灌溉 |
| C.过度开采地下水 |
|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
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
|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
|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
|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