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 B.都没有结冰期 |
C.汛期都十分明显 |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
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
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
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 | B.径流量 | C.地形 | D.经济 |
受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和偏南不稳定气流影响,6月11日深圳出现雷暴天气,午后出现强降雨。据此回答15~17题。能反映该次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读图,台风“莎莉嘉”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台风“莎莉嘉”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 ⑥洪涝
A.①②③⑤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⑥ | D.①②③⑤ |
比较四地区1月、7月气温数值以及四地区的7月、全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3~14题。四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影响的是
A.①地区 | B.②地区 | C.③地区 | D.④地区 |
从气候条件考虑,四地区中农业产值构成最有可能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A.①地区 | B.②地区 | C.③地区 | D.④地区 |
读图(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水、热配置差 |
B.两地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产地 |
C.两地自然资源都很丰富,能够满足需求 |
D.两地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 |
通常是“桥比路贵”,甲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是
A.节省投资成本 | B.提高速度 |
C.保障旅客安全 | D.节省土地资源 |
读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以下描述不符合实情的是
A.中东石油的输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出 |
B.航线A经过的某些海域近年来海盗猖獗 |
C.航线B沿岸的M地区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得以缓解 |
D.航线C沿岸的N半岛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
读图,完成8--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发展机械制造工业的自然条件有
①发达的科技
②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丰富的水资源
④大量的科技移民
⑤临河靠海、水运便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