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杨是个爱动脑、爱动手的学生,课外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后,知道了种植马铃薯时,通常是将它的块茎切成几块,每块种薯上要保留一个芽眼,芽眼生出的幼芽生长发育成为一株马铃薯幼苗,没有带芽眼的马铃薯块茎则不能发芽。
为了验证该知识,小杨同学设计进行了下面实验。请根据这一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①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有芽眼马铃薯块茎种在甲花盆内,将没有芽眼马铃薯块茎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1)马铃薯的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 
(2)小杨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3)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目的是
(4)小杨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菜蛾分布范围广、抗药性强,是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头号杀手”,如图 为小菜蛾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小菜蛾幼虫生来只吃十字花科植物,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是由 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小菜蛾发育的起点是 ,属于 变态发育. 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 (举一例).与小菜蛾相比,蟋蟀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 期.
(3)科学研究发现,小菜蛾因为具有较大的杀虫剂抗药基因组,所以抗药性强,这说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
(4)请提出一条环保地控制小菜蛾危害的措施: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将甲图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氧气(气体).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
(3)将乙图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呼吸呼吸作用,释放出 二氧化碳(气体).
(4)针对以上实验,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一.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悦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实验中B瓶起 作用.
(2)实验二.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3)实验三.小悦发现[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用 等措施.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何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样处理是利用了天竺葵的 分解有机物的原理.
(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3)结果发现叶片A中绿色部分变成 色,非绿色部分仍是黄白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 ;叶片B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其体内的 运输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结果整理于如表,请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组别
装置
标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种子

发芽率
(%)
温度(℃)
湿度
光照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5
潮湿
有光
100
0

C
25
干燥
无光
5
0
D
25
潮湿
无光
5
100

E
25
潮湿
有光
100
97
F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1)甲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2)乙组的实验设计与甲、丙两组相比,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请指出
(3)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应选用 组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4)装置A、E、F中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原因是 (种子处于休眠期除外).
(5)大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6)上述装置中,若加入适量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发现A、E中的幼苗生长的最好,原因是展开后的幼叶能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