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前 |
"革命"后 |
|
礼节变化 |
叩头 |
鞠躬、握手 |
称呼变化 |
大人、老爷 |
先生、君、同志 |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 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 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 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一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火车的发明和铁路建设均属于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今这些成果成为我们黔 东南地区发展和进步的助推器。2015 年 6 月 12 日凯里南站即将投入使用,从此,黔东南人民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高铁。
(3)请分析材料三的这一变化将对黔东南地区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届全体宣言》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届全体宣言》
材料三“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2)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
(3)你知道一直被中国青年传承和发扬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4)假如你是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的一名爱国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上街进行爱国宣传。请你写一幅标语,要求语言生动,富有号召力。
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它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些战争?
(2)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材料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4)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歌曲中提到“旗帜”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就(1分)
(2)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和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4分)
(4)简述第二次国共分裂的严重后果。(1分)
(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1分)
拓展探究题: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而正确对待中日关系必须了解尊重历史事实,请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史实填写表格
时间 |
反映的重大事件 |
主要影响 |
1894—1895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
1931年9月18日 |
(2分) |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
(2分) |
卢沟桥事变 |
(2分) |
1945年8月15日 |
抗日战争胜利 |
(1分) |
(2)为了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在 2012年7月7 日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年的时候,请你以抗战为主题设计两项纪念活动。(2分)
(3)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的抗议行动。请结合所学历史 ,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