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每空1分,共6分)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甲】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乙】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对母亲的担心,他总是会心地笑一笑,并且告诉老人家,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程度。【甲】段中的“我”是,而【乙】段节选自《》这部书。
在选文中,两位主人公各自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在困难面前有什么样的表现?
联系原著内容,说说两段选文的主人公后来分别创造了什么样的生命奇迹。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
D.八百里分辉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E.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F.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又不站,战必胜矣。(《孟子两章》)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本题有二分附加分,加分后第七小题不超十分)
①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牺牲,视死如归,英名永存,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题。
(1)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作者都提到了衍太太,请举两例说说我为什么不喜欢衍太太。
(2)农村来的祥子,在失去父母与自己的土地后跑到城里,他的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在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先后经历过“三起三落”,请简要概括一下。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从下列人物、主要性格、相关事件搭配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林冲——循规蹈矩——雪夜上梁山 |
B.李逵——直爽率真——沂岭杀四虎 |
C.杨志——谨慎小心——押送生辰纲 |
D.武松——嫉恶如仇——怒杀阎婆惜 |
名著阅读。(3分,每空一分)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我”这次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事件);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