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阅读《那个温暖的冬天》完成小题。
在我家的老屋里,一直摆放着一个小火炉,尽管它已经破烂不堪,无法再使用,——那是奶奶的小火炉。
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村子里常会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背着一个破口袋沿门乞讨的人,我们称之为“要饭的”,大人小孩一看到他们要上门乞讨,往往是慌忙关上屋门,拒之门外。但奶奶却从不让我们那样做。
奶奶是一位非常慈善的老人,虽然那时我们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但只要“要饭的”走到家门外,奶奶一定会立即从家里拿出两个馒头来,双手递到他们手里,看着他们离去;如果正赶上我们吃饭,奶奶便会把他们迎进屋,让他们也能吃碗热饭。
冬天是个最难过的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奶奶请人做了一个小火炉。冬日里,奶奶常会去田野里捡一些干树枝,用来烧炉子。那时,每天早上我一起床奶奶的火炉已经架好了,火苗照在奶奶和我的脸上,奶奶便会笑着说:“冬天的火苗比娘亲!”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奶奶发现家门口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要饭的”,她一定让他们赶快进屋,把炉子烧得旺旺的,一边让他们烤暖身子,一边赶紧给他们去找吃的;如果看到他们穿得单薄,还会想办法给他们找件厚衣服御寒。
父亲对奶奶的善良颇有怨言,但却又不好说奶奶什么,只是在一次奶奶容留了一对母子在家里住宿几天后,父亲对奶奶的不满完全地表露了出来。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天阴沉沉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家门口。这是一对母子,奶奶立即把母子俩迎进了家门,把炉子烧得通红,母子俩烤着火,冻僵的手脚一下子有了活色。这时奶奶发现小男孩已冻得感冒发烧了,便赶忙找来点药给孩子喂下,又给母子俩做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年轻的母亲流着泪不住地感谢。母子俩要走了,奶奶说,这样不能走,等孩子病好点再走,硬是把他们留下,一留便是三个日夜,直至小男孩彻底退烧。
送走了母子俩,奶奶的心仍放不下,念叨着母子俩。然而父亲却很不高兴,他对奶奶说:“妈,以后再不要让外人住在家里了,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但奶奶却说,我们再难也比他们出门在外要强,至少家里还有个火炉。沉默了一会,父亲又对奶奶说,“妈,你看看你那儿东西少了没有?”听父亲这样说,奶奶有点不高兴,她责怪父亲不应该把可怜的母子俩当小偷看待。但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她只好翻了翻,然而这一翻,奶奶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疑惑地小声说,我这放的十几块钱怎么找不到了?父亲一下子提高了声音,说一定是被那娘儿俩拿走了。奶奶说“不可能,不可能的”,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个遍,结果就是没找到那十几元钱。十几元钱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个小数目,于是,父亲便一再警告奶奶,以后再也不能把“要饭的”带进家里,说别再可怜别人了,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怜得过来吗?然而奶奶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奶奶似乎没有吸取教训,她总是说,那娘儿俩不会拿我钱的……就算拿了,也不能因为这次而把所有乞讨上门的人关在门外。奶奶依然像她的小火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她见到的需要温暖的人。
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地便行动不便了,她再也不能去外面捡柴禾,整天坐在她的火炕上郁郁寡欢。
那年冬天,奶奶度过了她83个风雨岁月后,溘然长逝。临终前,父亲跪在奶奶的床前,泪流满面地说:“妈,请您原谅儿子,那年是我在那对母子离开家后,偷偷拿走了您存放的钱。”奶奶笑了,慈祥地闭上了双眼……
后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父亲也开始像奶奶那样乐善好施。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说,十几年前,他曾和他的母亲来到我们家乞讨,是奶奶收留了他们,并说如今他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但他和母亲仍念念不忘当年我们一家对他们母子的恩情,这次是特意来表示感谢的。当他得知奶奶已去世多年后,眼里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小伙子还记着我们一家,逢年过节还会常来看望,父亲也常常教育我要做个善良的人,说能够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那个温暖的冬天”中“温暖”的含义。
从文中划线句找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结合文章说说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父亲反对奶奶帮助穷人,除了自身穷外,还有一重要原因:“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帮的过来吗?”对他这一观点,你如何反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

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

《光明日报》评论员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实现文化认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语言相通是人和人相通的重要环节。沟通需要语言相通,达成共识理解需要语言相通,形成文化认同更要语言相通。

③因此,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全民共同使用的,能够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纽带,会极大增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加强各民族之间联系,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几十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

⑤一项在新疆南疆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月收入有明显提高;通过普通话直播,内蒙古科左后旗的一位村民脱贫致富,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年收入超过80万元;________;……在普通话助力下,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富裕道路。这显现出,近年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也表明,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开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钥匙,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

⑥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法律的明确规定,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也应从青少年抓起,助力个人成长,更好参与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

⑦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时代赋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新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

(选自2021年3月14日《光明日报》)

(1)请你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你联系上下文,在第⑤段空白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请你阅读文章第⑥段,指出本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并概括其作用。

(4)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作为全文的结论,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力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

(1)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3)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词,有哪些原因?

(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人生五十始!(节选)

埃德加•斯诺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③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④“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下!

⑤“这里的工作的进展要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

⑥“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第③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2)请你列举上面选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3)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你认为革命领袖人物最应该具备哪两种素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窖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⑫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⑮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1)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3)第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今昔梁子湖(节选)

楚昕

①梁子湖属典型的河谷沉溺构造湖。与各类人工湖、水库明显不同,湖底地势平缓,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生植被完好,湖泊生态优良,湖水水质常年保持二类左右水平。梁子湖湖湾众多,630多公里的湖岸线曲折悠长,素称“梁湖九十九汊”。

②宁静的湖湾为各种鱼类产卵创造了绝佳条件,曲折的岸线为分隔周边污染提供了天然屏障。梁子湖属半开放半封闭式湖泊,百里长港一头连湖,一头通江,丰水期湖水泄江,干旱季江水灌湖。常年平均外泄水量约占湖水容量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年份平均每3年可完成一次湖泊水体吐故纳新。樊口大闸建成以来,平均10年左右会有一次湖泊灌江。双向连通江河,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充满健康活力。

③梁子湖流域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上游幕阜山余脉环绕,集水区多山地、少工业,没有人口集中的大型城镇,常年降水半数以上集中于植被茂盛的梅雨季节,入湖水质总体良好。入湖河口和通江出口集中于东梁子湖,形成了东、西梁子湖一动一静的特有格局。梁子湖下游经长港分别串联保安湖、三山湖、鸭儿湖通江,处在上游的梁子湖通常以先下游后上游的顺序,最后开闸放水入江。

④梁子湖生物极其丰富,是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湖泊,向来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⑤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报告显示,梁子湖自然保护区有各种鸟类166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梁子湖有底栖动物49种,以水生植物上的附生螺最具优势;有各种水生植物282种,其中包括莼菜、水蕨、野菱、野莲等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是国家级野菱保护区;有各种淡水鱼类94种,是武昌鱼(团头鲂)模式标本产地和原种资源保存地

⑥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批专家在梁子湖首次开展大型湖泊鱼类调查研究,首次发现鲂属鱼类新种并命名为团头鲂,从此确立了梁子湖“武昌鱼母亲湖”的特殊地位。毛主席一首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让梁子湖武昌鱼声名远播。

⑦梁子湖水生动植物体系完整。湖底螺、湖中鱼、湖上鸟,循环成链,和谐共生。水生植被覆盖率超过80%,水生植物种类齐全,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构成层次分明的立体水中森林。正是梁子湖特殊的湖区环境、湖泊形态和吐纳特点,成就了梁子湖充满活力的湖泊生态体系,保证了梁子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平衡的强大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完整、健康的梁子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恩赐。

(节选自《鄂州日报》2021年5月19日第5版)

(1)下面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梁子湖与各类人工湖、水库明显不同,属典型的河谷沉溺构造湖。

B.梁子湖属半开放半封闭式湖泊,双向连通江河,湖泊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充满健康活力。

C.梁子湖上游集水区多山地、少工业,没有人口集中的大型城镇,常年降水集中于梅雨季节,入湖水质总体良好。

D.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批专家在梁子湖首次发现鲂属鱼类新种并命名为团头鲂。

(2)下面对第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了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有关报告的相关内容,可信度高。

B.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梁子湖水生植物远远多于底栖动物。

C.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梁子湖生物种类繁多。

D.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梁子湖生物极其丰富。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梁子湖特殊的湖区环境、湖泊形态、吐纳特点和体系完整的水生动植物。

B.梁子湖堪称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湖泊,无愧于“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C.梁子湖处于“武昌鱼母亲湖”的特殊地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让梁子湖武昌鱼声名远播。

D.梁子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完整、健康,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恩赐,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加强保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