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①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②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一个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R0是定值电阻.

(1)图甲中,为测出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小明应该先把开关S1接到触点(选填“1”或“2” ),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然后把开关S1接到另一触点,并调节电阻箱R/,直到电压表示数也为U,读出此时电阻箱R/的示数(各旋钮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Ω。
(2)小兰认为将图甲中的电阻R0去掉,也能测出RX的阻值.你认为可行吗? 答:___________
(3)小亮设计了图丙的电路测RX的阻值.与图甲的方法比较,你觉得图丙最显著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 __;若图甲也想具备这个优点,只需更换图甲的一个元件就可以了,如何替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cm/s.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的表达式为:

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
(2)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光学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__ (选填 “a.视线过蜡烛A并垂直于玻璃板;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小刚和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用天平和粗细均匀的平底玻璃杯自制一个分度值为10ml量筒.
(1)在量筒的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难实现的是:
(2)经过认真思考,他们分别设计出初步的制作方案:
小刚的方案:用天平称出100克水一次性倒入玻璃杯中,在玻璃杯上画出水面的位置,用刻度尺将其分为相等的1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分度值为10ml
小明的方案: 多次用天平称出10克水,逐次倒入玻璃杯中,并依次画上10、20、30、40、50、60、70、80、90、100的刻度线,这样就制成了分度值为10ml的量筒;
两种量筒相比较,你认为按方案 (小刚/小明)制作的量筒在测量过程中对实验的影响会小一些,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