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华严经》日:“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农”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A.分清主流和支流 B.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重视内因的作用 D.坚持适度的原则

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合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物尽其用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右边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⑨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⑨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