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 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推进民主改革中以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成员由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反映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利 | B.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
C.贵族专权的局面开始改变 | D.血缘政治取代了地缘政治 |
执政官伯利克里指出: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最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 | B.公民大会 |
C.抽签选举与轮流坐庄 | D.陪审法庭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
C.强调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D.政治文明完全有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A.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 | 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
C.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 D.提供了民主思想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