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 |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到……去 |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
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
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密至,谋曰:“今天子远在辽左,若鼓而入蓟,直扼其喉,高丽抗其前,我乘其后,不旬月赍粮竭,举麾召之,众可尽取,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定矣,上计也。关中四塞之地,彼留守卫文升,易人耳。若径行勿留,直保长安,据函、崤,东制诸夏,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中计也。若因近趣便,先取东都,顿兵坚城下,不可以胜负决,下计也。”玄感曰:“公之下计,乃吾上策。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密计不行。玄感至东都,所战必克,自谓功在旦暮。既获内史舍人韦福嗣,遂任之,故谋不专密。福嗣耻见执,策议皆持两端。密揣其贰,谓玄感曰:“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请斩以徇。”不从。
时东郡贼翟让聚党万人,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曰:“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足下资豪桀,士马精勇,指罪诛暴,为天下先,杨氏不足亡也。”让由是加礼,遣说诸贼,至辄下。因为让计曰:“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不如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让听之,遂破金堤关,徇荥阳诸县,皆下。荥阳太守杨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合兵讨让,让素惮须陀,欲引去。密曰:“须陀健而无谋,且骤胜易骄,吾为公破之。”让不得已,阵而待。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伏发,与游军乘之,遂杀须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适:恰好 |
B.顿兵坚城下顿:驻扎 |
C.此实刘、项挺兴之会会:时机,机会 |
D.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少却:稍稍休息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密“趣解雄远、多策略”的一组是()
①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②公之下计,乃吾上策。
③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
④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
⑤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
⑥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碰见骑着黄牛,一边走一边读书的李密,赞叹他勤奋好学;与他交谈后,认为他见识过人,谋略出众。 |
B.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李密为他提出三条计策,但玄感认为李密所说的下计才是最佳策略。 |
C.翟让接受李密的建议,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后,对李密礼遇有加。 |
D.李密不仅谋略过人,而且勇气可嘉,亲自带兵采用伏击的方式杀死河南讨捕大使张须 |
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
⑵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
用斜线 ( / )给下面短文断句。
周 主 下 令 索 曲 杖 吏 求 之 数 日 不 能 得 周 主 私 使 人 求 之 不 移 日 而 得 之 乃 谓 吏 曰 吾 知 吏 不 事 事 也 曲 杖 甚 易 也 而 吏 不 能 得 我 令 人 求 之 不 移 日 而 得 之 岂 可 谓 忠 哉 吏 乃 皆 悚 惧 其 所 以 君 为 神 明。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①,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②。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贲、育:古代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良与能使120斤铁椎的力士在路上狙击。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 |
C.子房不忍忿忿之心忿忿:愤怒、怨恨 |
D.其身之可爱爱:怜惜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故加之而不怒油然而不怪者 |
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C.非子房其谁全之其事甚怪 |
D.子房之不死者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而世不察,以(老人)为鬼物,亦已过矣 |
B.是故(张良)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
C.(老人与张良)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
D.由此观之,(高祖)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留侯张良,文章分析他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愤怒。 |
B.文章认为高祖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而汉高祖的忍耐,正是张良授意的结果。 |
C.桥上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 ![]() |
D.司马迁认为张良的如妇人女子的长相与他的胸怀气度不相符,苏轼不同意这种看法。 |
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忍”是成就大事的关键,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史记·南越列传》)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番禺负山险负:依仗 |
B.称制,与中国侔侔:相等 |
C.以其党为假守假:假装 |
D.击灭南越而并王之王:统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凌万顷之茫然 |
B.败数县而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击灭南越而并王之吾从而师之 |
D.佗因此以兵威边洎牧以馋诛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
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六国论》)
(2)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