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守则浓缩为9大准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这一条款。这一修改
A.要求未成年人不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B.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 |
C.会纵容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
D.不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
“法律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但难以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这句话说明
A.要依法治国 | B.法律的强制作用名不副实 |
C.要以德治国 | D.要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
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全国人大通过刑法修正案草案 |
B.邻居谴责李某不孝敬父母 |
C.法院判决李某付给父母赡养费 |
D.学校批评、教育违纪学生 |
古人云:“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是说有不如自己的人,不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损害他、笑话他。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
①懂得尊重别人②为人处事,从来都不拘小节
③懂礼节,有礼貌④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法国作家法朗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下列理解与之无关的是
A.培养好奇心是造就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
B.学习和科研的不断进步都离不开好奇心 |
C.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 |
D.好奇心能激励人们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 |
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下列名言、诗句中,不能体现这种优良品德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