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促成当时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富裕 |
| B.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无法克服 |
| C.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
| D.计划经济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 |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
|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
|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
|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
|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
| 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
|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
|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
|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
北京时间2010年5月12日43岁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竞选中最终获胜。随后,英国女王邀请卡梅伦担任首相,组建新一届政府,卡梅伦欣然接受。于是,他获得女王象征性的任命,成为下一任首相。对此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女王依然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
| B.女王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
| C.首相的权力来源于国王授予 |
| D.英国首相通过选举方式产生 |
《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见该法案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与监督②司法独立于王权
③议会权力高于国王④君主“统而不治”的原则
| A.①② | B.③④ |
| C.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