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四幅电影宣传画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应是

下列事件按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岛被英国割走②外国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 ③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以下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火烧圆明园 B.《马关条约》签订 C.列强瓜分中国 D.南京大屠杀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00年9月,圆明园青铜牛首等三件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年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导致它们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