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左图)”和河流流速与颗粒半径关系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 |
| B.甲地气候受到洋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
| C.图中海水等温线①>② |
| D.植被的变化主要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 |
某科考小组在乙处河段考察测量出河水平均流速为0. 4 m/s.同时发现沉积物中有鹅卵石堆积,推测该层鹅卵石的形成,是由于
| A.上游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导致的 | B.河流发生特大洪水造成的 |
| C.乙河段河道疏浚造成的 | D.丁河段溯源侵蚀造成的 |
据图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示河流上游为山地地形,该河流的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
| B.冲积岛是泥沙堆积形成的,在该岛南部可能挖到的细沙比北侧多 |
| C.东部海域有气旋活动,所以可以缓解该地区的伏旱 |
| D.丙地地处峡谷地带,易形成堰塞湖 |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单位距离的气温差叫气温梯度。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气温梯度为t1>t2>t3 | 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锋生 |
| C.水平气温梯度变大标志锋生 | D.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气流辐散过程 |
锋生地带是冷暖气流运行方便的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我国主要的锋生地带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 B.内蒙古高原 | C.青藏高原 | D.四川盆地 |
读某岛屿在东西方向上沿18ºS纬线所做的的地形、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古老基底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
| A.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外力侵蚀——喷出作用 |
| B.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喷出作用——变质作用 |
| C.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岩浆喷出——侵入作用 |
| 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岛形成年代晚于喜马拉雅山脉 |
| B.该岛为海岭露出海面形成 |
| C.基底岩层年龄向西依次渐轻 |
| D.岛屿西部地区受沉积作用影响大 |
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等因素,P地比Q地(0º,85º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P、Q两地之间日出的时间差。下图表示△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b、c、d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的是
| A.a | B.b | C.c | D.d |
P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20ºN,70ºE | B.20ºS,40ºE | C.30ºN,115ºE | D.30ºS,55ºE |
与Q地相比,a日P地
| A.日落早3小时 | B.日落早1小时 |
| C.日落晚3小时 | D.日落晚1小时 |
读以某半球的某点为中心的俯视图(M点为极点,a表示晨昏线,MP和MO为两条经线,且P点为a线上的最高纬度),下列关于P、O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O两点到M点的距离相等 |
| B.O点比P点先看到日出 |
| C.线段PO为P、O两点的最短距离 |
| D.P、O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互补性结构关系和竟争性结构关系两种。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之间
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S),S越大,结构越相似,竟争越激烈,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与湖南省竞争关系最强的一组省区是
| A.桂赣 | B.粤闽 | C.滇赣 | D.桂滇 |
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
| A.福建向云南提供劳动力 | B.广东向广西提供资金 |
| C.湖南向江西提供资源 | D.江西向广西提供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