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岸水温低于同一纬度的该大陆东岸海区 |
B.该海域等温线向南凸 |
C.该海域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
D.该海域陆上生物多样性丰富 |
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 | 20%-30% | B. | 30%-40% |
C. | 40%-50% | D. | 60%-70% |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 | 工业化程度提高 | B. | 人口增长率增大 |
C. |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 D. |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 | 蒙古高压 | B. | 印度低压 |
C. | 阿留申低压 | D. | 夏威夷高压 |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 珠江三角洲 | B. | 柴达木盆地 |
C. | 藏南谷地 | D. | 渭河平原 |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 | 15° | B. | 105° | C. | 195° | D. | 285° |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问,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小明旅游的省是()
A. | 云南省 | B. | 海南省 |
C. | 贵州省 | D. | 广东省 |
2.某天的下午l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A. | 23°N, lOO°E | B. | 23°N, 120°E |
C. | 24°N, lOO°E | D. | 24°N, 120°E |
3.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A. |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 B. |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
C. |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 D. | 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 | 湖面少风浪 | B. | 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
C. | 冬季不结冰 | D. | 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
2.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 | 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 B. | 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
C. | 入湖河水量减少 | D. | 出湖河水量增大 |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 | 蒙古高原 | B. | 亚马孙平原 |
C. | 巴西高原 |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大气成分的差异 | B. | 海陆分布的差异 |
C. | 太阳辐射的差异 | D. | 大洋环流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