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表明(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的春联增添了新春的喜庆。春联要求上下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从哲学上看,春联的编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B.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 C.对立中的和谐统一 | D.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
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世界上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头脑国家是产生知识、输出知识,躯干国家是接受知识、应用知识。从哲学上看,我国要成为“头脑国家”,就必须
①在理论学习中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培育创新精神,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培养创造性思维,深化和扩展认识
④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温家宝总理说:“我从数以百万计的跟帖留言中看到了‘信心和力量”’。从哲学角度看,“信心和力量”源自
A.人民群众 | B.社会发展规律 | C.科学理念 | D.经济发展实力 |
旱灾是提醒,也是警报。加强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治理旱灾的长久之计。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B.事物的因果联系,要求我们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
C.局部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整体,要完善局部功能 |
D.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重点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