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纳入“价值准则”中。某班四名同学以此信息各归纳出一个观点。其中由信息难以推理出的观点是
| A.甲观点:在当前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
| B.乙观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
| C.丙观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和精髓 |
| D.丁观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它总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
鉴于也门局势不断恶化,从2015年3月底开始的十天内,中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舰艇编队帮助600多名中国公民和200多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也门。从主权国家的权利角度看,材料中,我国在
| A.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 | B.行使自卫权 |
| C.行使管辖权 | D.行使独立权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由2千多座增加到现在约2万多座;教职人员由3000多人增加到2万8千多人。这告诉我们
| A.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
| B.我国保护和支持公民信仰宗教 |
|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 D.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 |
在我国实行民族自治有其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具体表现在
①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③“大聚居、小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④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30周年。该法第二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意味着
| A.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 |
| B.民族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
| C.我国民族自治地区依法拥有高度自治权 |
| D.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法律保障 |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从处理民族关系角度,这一对话给我们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A.依法打击各种形式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
| B.不断完善并努力践行我国各项民族政策 |
| C.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去 |
| D.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