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颜色本身并不真正存在。或者不妨这样说,如果颜色确实存在的话,也只是因为人类在主观上创造了它们,把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光波的振动解释为颜色。我们可以辨别出可见光谱中的约一千万种区别。当我们看见了全部范围的可见光,眼睛就会读出“白色”。当某些光波消失时,眼睛就会读出“彩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认为“颜色本身并不真正存在,而是人类主观上创造了它们”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材料对颜色的讲述在回答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时坚持了不可知论
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上升过程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某社区近期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根据右面列举的政治现象,我们可以判断( )
①甲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乙通过直接选举参与基层的民主管理 ③丙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丁通过社会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13年7月27日,中国和欧盟在同一天宣布,双方就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了解决方案,中欧的表态均释放出善意,阻止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的再升级,仅仅两个月前,这对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贸伙伴,还在触发广泛贸易战的边缘。这启示我们( )
①参与经济全球化应该有规则意识和利用规则的本领 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充分开拓国际市场 ③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4年2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下降。与1月31日相比,4月8日全国日均价分别下降15.9%。分地区看,31个省区市猪肉价格均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猪肉。但从长远来看,猪肉物价持续下降.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
A.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
B.生产要素的投入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
C.猪肉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
D.猪肉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
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拟将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这条规定引发了社会上激烈讨论。赞成派认为,改日期更有纪念意义,更方便;反对派认为,传统难舍没必要改;中立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
③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④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