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减少 |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的三种不同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癌细胞吸收赖氨酸的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由此可见癌细胞吸收赖氨酸的方式是()
A.① | B.② | C.③ | D.均有可能 |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特点有关。研究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方式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 |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 |
C.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 |
D.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 |
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
B.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或已死亡 |
C.细胞液和周围溶液浓度的相对大小 |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
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图中黑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c处细胞失水 |
B.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
C.甲中c处细胞吸水 |
D.马铃薯块细胞液浓度应比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