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材料主要说明

A.要实行真正的共和必须思想解放
B.当时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
C.不能简单学习别人的政治制度
D.共和与复辟的矛盾制约中国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所示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纸币上文字:晋察冀边区银行一百元)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颠覆性改造”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时人称为“苏样”。苏州这一地位形成的基础是

A.工商业发达 B.是唯一的外贸港口
C.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D.资产阶级壮大

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
C.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
D.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

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基础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皇权专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