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 实 |
结 论 |
| A |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无所作为 |
| B |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
| C |
明朝王良(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似 |
| D |
“民主君客 ”论、“天下之法 ”论、“工商 皆本 ”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 |
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只不过相当于欧洲大陆上的一些小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
|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
从世界发展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影响是( )
| A.中国主权的丧失 | B.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
| C.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 D.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 )
| A.中国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B.中国开始兴起官办企业 |
| C.小农经济完全瓦解 | D.自然经济不占主导地位 |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 1870 |
28.0 |
5.8 |
-- |
| 1880 |
24.9 |
5.5 |
-- |
| 1890 |
20.2 |
5.7 |
0.3 |
| 1900 |
21.5 |
4.7 |
0.7 |
| 1910 |
14.7 |
4.3 |
1.5 |
上表反映出( )
| A. | 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
| B. |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 C. | 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
| D. |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 A. |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 B. |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 C.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 D. |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