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①甲地 ②乙地 ③丙地 ④丁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③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④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下图,关于京津冀地区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张家口霾平均日数少,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地势高 |
B.山麓地区霾平均日数低于两侧的平原和山地 |
C.张家口、承德地区限制有污染企业的发展,所以空气质量好 |
D.河北能源密集型工业突出是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 |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垫底。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的是
A.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 | B.智力资源密集 |
C.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D.高度国际化 |
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拥有众多优势,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后两者,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京津与冀,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
B.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交通不够“高效便捷” |
C.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远低于长三角地区 |
D.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间恶性竞争 |
青海省有“三面孔”之称,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柴达木盆地有黄、白、黑三原色。读青海三大自然区图(图A)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图B),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青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青海“三面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是唐古拉山 |
B.青南高原有万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称号,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C.柴达木盆地三原色中的白色是指盐和钾肥,黑色是指石油,黄色是指该地区的黄土地 |
D.湟水谷地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业区,主导因素是光照充足 |
有关图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
B.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
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实施轮流打草、轮牧,提高草场载畜量 |
D.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北京时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时,下列判断最可能的是
A.伦敦(0°5′0" E)居民已看到日出 |
B.拉萨(91°06′E)气温达一天中最高值 |
C.纽约(74°0′0"W)居民已进入梦乡 |
D.悉尼(150°53′E)居民正享受晚餐 |
图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在通往北京、天津时均采用了涵管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 | B.缩短输水路线 |
C.减少渗漏和蒸发 | D.避免动物饮水 |
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对沿线带来最不利的影响是
A.耕地面积缩减 |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C.水土流失加剧 | D.土壤盐碱化加重 |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分布略图(图a)和该城市产业变化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适合规划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I类工业最有可能是
A.科技导向型 | B.动力导向型 |
C.劳动力导向型 | D.原料导向型 |
有关A地建有大型批发市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靠近城市二环公路,交通方便 | B.距离城区较远,市场狭小 |
C.占地面积较大,地价低 | D.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货源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