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非肯尼亚山植被的垂直分带图,读图完成下题。该山地西北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海拔范围是
A.2500m以上 | B.4000m以下 |
C.2500m以下 | D.4000m以上 |
Y处的植被是
A.热带雨林 | B.热带草原 |
C.亚热带草原 | D.亚热带荒漠 |
读某日上海近地面等温线(°C)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A.3.4℃ | B.4.6℃ | C.5.3℃ | D.6.2℃ |
图中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正确的是( )
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
象山某中学的一对科考小组在某地进行地质考察,该地大约在25°N,110°E。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地质考察队的大致位置应该在()
A.滇 | B.桂 | C.粤 | D.蜀 |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
A.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
B.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
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有一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12年11月20,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甲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 ( )
A.热量 | B.水分 | C.地形 | D.土壤 |
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延长了生产链②增加了农民收入③保持水土④改善局部气候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