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习俗也有较大的差别。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甲地区和乙地区 |
B.甲地区每年都举办那达慕大会 |
C.制约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
D.丁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乙、丁两地区分界线,南北两侧的水热条件、农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明显不同。某学校地理课外小组利用歌谣总结该线南北两侧地理事物特点,下面歌谣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一或二,水稻为重点 |
B.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灌溉 |
C.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
D.南河流量大,水位变化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
C.秦岭—淮河一线 | D.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 |
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地区不相符的事()
A.民居屋顶普度大,墙体高 |
B.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黄梅戏,唱腔委婉悠扬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甲地区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 | B.北方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地区 |
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
A.甲、乙之间 | B.甲、丙之间 |
C.乙、丁之间 | D.丙、丁之间 |
乙地区和丁地区的界线突出的因素是()
A.气候因素 | B.地形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海陆因素 |
具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独特现象的地区位于()
A.甲 | B.丙 | C.丁 | D.乙 |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西南人口多,东北人口少 |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
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合作,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回答下列各题。下列民俗活动与对应民族关联错误是()
A.泼水节-朝鲜族 | B.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
C.雪顿节-藏族 | D.端午节赛龙舟-汉族 |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
A.东南、西北和东北部 | B.南方地区 |
C.东北、西北和西南部 | D.西部地区 |
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