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
C.用比值法来描述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表达式为a=F/m |
D.将物体视为质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
如图10所示是一列在某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波图象的一部分,波速为v=10m/s,P是平衡位置位于坐标(4,0)处的质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元P的振动周期为0.4s |
B.在0.3s时,质元P到达波峰 |
C.质元P在任意的0.5s内所通过的路程都是0.25m |
D.该波如果进入另一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如图8所示,每米电阻为lΩ的一段导线被弯成半径r=lm的三段圆弧组成闭合回路.每段圆弧都是圆周,位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不同平面内:ab曲段位于.xoy平面内,bc段位于yoz平面内,ca段位于zox平面内.空间内存在着一个沿+x轴方向的磁场,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Bt=0.7+0.6t(T)。则()
A.导线中的感应电流大小是0.1A,方向是a→c→b→a |
B.导线中的感应电流大小是0.1A,方向是a→b→c→a |
C.导线中的感应电流大小是![]() |
D.导线中的感应电流大小是![]() |
X轴上有两点电荷Q1和Q2,Q1和Q2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中曲线所示,从图6中可看出()
A.Q1一定大于Q2 |
B.Q1和Q2一定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 |
C.电势最低处P点的电场强度为0 |
D.Q1和Q2之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 |
如图5所示,光滑的平台上有一质量为20kg,长度为10m的长板,其中7m伸出平台外.为了使木板不翻倒,让一个质量为25kg的小孩站在长木板的右端B点,以下关于木板平衡的结论,正确的是()
A.如果小孩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走动,欲使木板不翻倒,小孩在木板上走动的距离不能超过1.4m |
B.如果小孩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走动,欲使木板不翻倒,小孩在木板上走动的距离不能超过3m |
C.小孩可以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随意走动,但小孩决不能从左端A离开长木板,否则木板就会翻倒 |
D.小孩不但可以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随意走动,还可以从左端A离开木板,整个过程中,木板都不会翻倒 |
一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对该质点施加力F,力F随时间t按如图2所示的正弦规律变化,力F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在0~4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第2s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
B、第2s末,质点的动能最大
C、第4s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
D、第4s末,质点的动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