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牧 童
[唐]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
(1)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
(2)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说出一种并结合原句简析)?
这首小令中,暗含题中“秋”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请赏析本词上阕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请分条简答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都门秋思①(选一)
黄景仁
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