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使用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有机物尿素,这一成果成为有机化学的里程碑。维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 A.(NH4)2CO3 | B.NH4NO3 | C.NH4CNO | D.CH3COONH4 |
某溶液中Cl-、Br-、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Cl-、Br-、I-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的
| A.1/2 | B.1/3 | C.1/4 | D.1/8 |
用1L1mol·L-1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 A.1∶3 | B.2∶1 | C.2∶3 | D.3∶2 |
据报导,在全国各地发生过多次因混合洁污剂引起氯气中毒的事件。据此推测相混合的洁污剂中最有可能含
| A.ClO4-、Cl-、Na+ | B.ClO-、Cl-、H+ |
| C.NaClO、NaClO3 | D.NaClO、NaCl |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 B.Br-、I-、Cl- |
| C.I-、Br-、Cl- | D.Cl-、I-、Br- |
取碘水四份于试管中,编号为Ⅰ、Ⅱ、Ⅲ、Ⅳ分别加入汽油、CCl4、酒精、NaCl溶液,振荡后静置,现象正确的是
| A.Ⅰ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 B.Ⅱ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 C.Ⅲ中溶液分层,下层呈棕黄色 |
| D.Ⅳ中溶液不分层,溶液由棕黄色变成黄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