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气态烷烃与丙炔的混合气体22.4 L ( 标准状况 ) ,完全燃烧后生成121 g CO2 和40.5 g H2O,则原混合气体中烷烃的分子式为
A.C3H8 | B.CH4 | C.C2H6 | D.C4H10 |
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碱工业 | B.硫酸工业 | C.玻璃工业 | D.合成氨工业 |
“水热反应”是指:当压强达到22 MPa、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在地下生物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关于“水热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B.是低碳技术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
C.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循环 | D.完全能解决人类汽油短缺问题 |
X、Y、Z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甲、乙是常见的化合物,已知有如下反应:①X + Z→乙;②Y+Z→甲;③X+甲→Y+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不含组成X的元素,乙中不含组成Y的元素 |
B.单质X一定是金属 |
C.X、Y、Z不可能都是非金属单质 |
D.如果Y是氢,X是铝,则甲是AlCl3 |
T ℃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 |
B.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v(X)=0.3mol/(L·min)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
下列有关试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Ba(OH)2和NaHCO3两溶液 |
B.用硫酸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
C.除去KCl中混有的BaCl2,可用Na2CO3溶液、盐酸 |
D.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用如图装置可制得乙酸丁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