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卧 病
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①朝天②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③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①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②朝天:上朝。③越山:越地之山。此处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1)简要赏析颔联中“凋”、“空”两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结合全词,赏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日临池
(北朝) 温子昇
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颻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嵯峨”、“ 飘颻”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加以说明。
诗歌后四句拿古人自比,以抒胸臆。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
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
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