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来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理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由此可见( )
| A.该作家当年的政治立场是反对法西斯国家扩张的 |
| B.该回忆反映的是1940年德军在西线的战况 |
| C.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 D.德国地理教科书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订 |
小明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15世纪的欧洲。在街上,小明与一个自称是达·伽马的人交谈起来,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人并不是真正的达·伽马。他的理由不包括
| A.达·伽马航行的目的是寻找更多的黄金和香料 |
| B.达·伽马是葡萄牙人,他远航并非为了证实地球是圆的 |
| C.达·伽马航行的方向是向西 |
| D.葡萄牙人想传播基督教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赋税制度的改革,收取货币地租。 |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 C.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做“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
①体现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
②使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
③反映了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松弛
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 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