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
|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 |
| 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
根据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的观测发现,火星地表有近400万平方英里(约合1 03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火山玻璃覆盖,说明这颗红色星球可能一度有生命存在。据此完成问题。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由里向外的
| A.第一颗 | B.第二颗 |
| C.第三颗 | D.第四颗 |
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地球自身条件的是
|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
| B.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 |
| C.地球上有液态的水 |
| D.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
根据下列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及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软件制造 原料 |
| B.玩具制造劳动力价格 |
| C.汽车工业 技术 |
| D.石化工业交通运输 |
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后的有利影响是
| A.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
|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
| C.减少环境污染和扩散 |
| D.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该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以下属于阶段I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
| B.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
|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
|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
| B.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
| C.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
|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图)。据此完成问题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A.消费市场较广 | B.技术水平较高 |
| C.劳动力价格较低 | D.资金较雄厚 |
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 B.交通运输 |
| C.研发能力 | D.环境质量 |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A.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 B.甲国的环境质量 |
| C.乙国的就业率 | D.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
该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 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
移②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0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 A.20% | B.38% | C.42% | D.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