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的观测发现,火星地表有近400万平方英里(约合1 03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火山玻璃覆盖,说明这颗红色星球可能一度有生命存在。据此完成问题。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由里向外的

A.第一颗 B.第二颗
C.第三颗 D.第四颗

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地球自身条件的是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
C.地球上有液态的水
D.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根据下列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及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软件制造  原料
B.玩具制造劳动力价格
C.汽车工业 技术
D.石化工业交通运输

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后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减少环境污染和扩散
D.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该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下属于阶段I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B.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C.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图)。据此完成问题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消费市场较广 B.技术水平较高
C.劳动力价格较低 D.资金较雄厚

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A.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 D.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该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
移②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A.20% B.38% C.42% D.6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