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挂钩的木块(重6N)、两个砝码(每个重5N)、一块长木板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验证猜想一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木块上分别放置一个和两个砝码,按上述操作再做两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压力/N |
测力计的示数/N |
滑动摩擦力/N |
1 |
6 |
1.8 |
|
2 |
11 |
3.3 |
|
3 |
16 |
4.8 |
|
(1)请将表中空格部分填写完整;
(2)结合实验过程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验证猜想二,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 。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图像中的AB段是态;BC段表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填“吸热”和“放热”),但温度。CD段是态。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
(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入射角。
(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角度。
(3)在某次实验中,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并与水面成,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折射角为。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
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小”)。
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下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蜡烛B)的距离分别是u和v,得到的结果是vu(选填“>”“=”或“<”)。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长度应选用器材是()
A.刻度尺和三角板 | B.刻度尺和细线 | C.刻度尺和量角器 | D.刻度尺和圆规 |